• 合作热线: 0571-85053011
  • 合作邮箱: 30190510@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旅游频道 > 精彩专题
回归之路——70年流失文物回归
发布时间:2019-09-25 16:12:48 星期三   

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将展出至11月中下旬。

从1949年至今,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此次展览精心遴选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统筹调集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文物,讲述了文物回归的曲折历程与精彩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有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延伸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背后的故事

  展览现场
  皿方罍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

  这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从70年来促成的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中,遴选了25个案例、600余件回归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克艰克难荣归故土

  走进展厅,一幅大型喷绘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遗迹的照片就撞入眼帘。画面下方,就是12个著名的“圆明园铜兽首”。它们原本是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的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流失海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我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国际舆论广泛关注,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一念在兹,万山无阻,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已将遏制文物流失、抢救重要国宝摆上重要议程。严格的文物出口限制,行之有效的文物进出境审查机制,迅速扭转了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

  展厅里,晋王献之《中秋帖》、晋王珣《伯远帖》、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赵佶《祥龙石图》等历代书画珍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而展柜中1951年11月6日周恩来关于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给马叙伦、王冶秋、马衡等的函,让人们再次重温了这些国宝回家的传奇。

  与上述明星文物不同,展柜里那几卷《永乐大典》和义和团旗帜,是首次展出,它们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成,明嘉靖年间曾摹录一套副本。令人感慨的是,在历经政权兴替与战争浩劫后,《永乐大典》正本已经杳然无存,少数尚存于世的副本也多散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国士兵曾从北京翰林院抢走3册《永乐大典》,后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1955年12月11日,前民主德国总理格罗提渥向中国返还了这3册《永乐大典》以及10面义和团旗帜。

  2.多措并举殊途同归

  改革开放,我国文物事业迅速步入法制化、专业化的快车道,也实现了与全球化、国际化的融合接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第一次通过国际司法诉讼追索走私文物,第一次叫停海外市场流失文物拍卖,第一次促使外国博物馆退藏返还被盗文物……在一次又一次的追索返还实践推动下,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其中,从英国追回3400件文物,是不得不说的故事。1995年3月,伦敦警方截获了两批走私文物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疑似源自中国的文物。国家文物局获悉后,紧急派员赴英进行文物鉴定,确认了其中3400余件为中国流失文物,并正式向英国政府提出文物返还要求。对于这起文物走私案件,英国警方积极主张刑事立案,但是英皇家检察院以文物走私发生地不在英国为由,决定不予起诉。随后,走私嫌疑人提起民事诉讼。伦敦地方法庭经过初步审理,决定将查扣文物判还走私嫌疑人。为应对不利局面,国家文物局将案件移交英国上诉法院,迫使地方法院冻结涉案文物。最后,在强大的司法与国际舆论压力下,涉案嫌疑人很快表达了庭外和解的意愿。

  经过为期一年的艰难谈判,1998年1月,走私嫌疑人终于承认这批文物的所有权归属中国,同意将其归还。同年3月,这批珍贵流失文物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展柜中,汉代的“司马军印”铜印章、唐代的《裴公墓志》、宋代的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瓶、元代的磁州窑黑釉剔花玉壶春瓶等30件精品文物,只不过是这批回归文物的百分之一,却足以让人感慨。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么多,幸亏都追回来了!”

  从英国追回的3400件文物,是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文物追索;而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则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线索,随即将消息传回国内。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相关拍品确系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态度。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2001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开辟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合作的先河。而富有传奇性的浮雕武士合璧归来,显示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日益深入的理解与支持。

  3.协和万邦四海归心

  进入新时代,文物追索“朋友圈”迅速扩大,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文物返还“中国声音”显著提高,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流失文物回归成果丰硕,圆明园虎鎣、秦公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自欧洲、北美、日本等地重回祖国。

  展厅中央的独立展柜中,皿方罍散发着无法抗拒的魅力。殊不知,器盖和器身曾经天涯相望却不得聚首。

  该罍是中国晚商、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代表之作,出土于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其上的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

  当时中华大地灾难深重,器身不幸流落海外,辗转流传于数国古董商人之手,颠沛流离于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异国他乡。器盖则一直留在国内私人之手,1952年收归国有,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藏家与省博物馆数度互动,双方均想以各自的方式使器物合璧,终未成功。

  2013年,皿方罍再现国际拍卖市场,并将于2014年3月正式在美国进行拍卖。为使文物不再流离海外,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湖南省派出代表团赴纽约洽谈文物回归事宜。最终在各方善意促成下,原先的拍卖计划被取消,皿方罍器身得以重回祖国怀抱。2014年6月28日,皿方罍身首合璧,入藏湖南省博物馆,终于走完了这条历时百年的回归之路。

  文物承载国运,牵连民心。一条文物归来路,70年筚路蓝缕,每一次回归,都在凝聚着民心,激昂着力量,重重擂响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鼓点。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从9月17日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北2展厅展出至11月下旬。为保证文物安全,部分珍贵书画将交替展出真迹与复制品,伯远帖、五牛图和潇湘图、祥龙石图等四件书画真迹各展出一个月,中秋帖、韩熙载夜宴图目前正处文物休眠期,此次展览展出的是复制品。

(本稿来源:光明日报)

延伸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已有15万余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

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伯远帖》、《五牛图》、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亮相。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回归典型案例为呈现重点,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建设为串联主线,通过回归文物和文献影像等辅助展品的展示呼应,勾勒描绘出流失文物七十载回家之路的壮丽图卷。

记者了解到,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序章为“圆明梦归”,以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散到聚的今昔对照为引线,折射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第一单元为“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第二单元“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第三单元为“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

当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讲话中指出,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已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他表示,此次《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通过流失文物回归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讲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有力地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据主办方介绍,《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是中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

为做好展览筹备工作,国家文物局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300余批次、15万余件回归文物情况,精心遴选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统筹调集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

在上述文物中,便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挖掘讲述文物回归的曲折历程与精彩故事。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可谓是现场亮点之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邓超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介绍这组器物的特点:一个是整个铭文里面写着“曾伯克父”,如果细看的话每一件都有,最多的是这个簋,上下对铭一百个字,而且它直接讲它叫“自作大宝簋”,像这种的是第一次发现。

他表示,第二,可以看到保存状况非常完好。邓超举例,它整个锈蚀层有三层,底层是红色的,中间是绿色的,最表层是这种蓝色的结晶。红的是铜锈,绿的是孔雀石,蓝的是蓝铜矿。

回顾文物追索工作,邓超说,文物追索工作,是一个既有机遇挑战,又充满了遗憾的工作,但遗憾背后都是一种责任感,“但凡国宝,虽远必追。我们现在有能力、也有决心把事继续做好”。

此外,本次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至11月下旬。为保证文物安全,部分珍贵书画将交替展出真迹与复制品,伯远帖、五牛图和潇湘图、祥龙石图等四件书画真迹各展出一个月,中秋帖、韩熙载夜宴图目前正处文物休眠期,此次展览展出复制品。

(本稿来源:中国新闻网)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回归工作进行全景式展现。

展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回归典型案例为呈现重点,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建设为串联主线,通过回归文物和文献影像等辅助展品的展示呼应,勾勒描绘出流失文物回家之路的壮丽图卷。从圆明园兽首到曾伯克父青铜组器,70年不懈努力,党和政府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

(文化)(2)“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参观文物。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文化)(3)“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参观文物。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文化)(4)“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参观文物。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文化)(5)“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观看文物皿方罍。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文化)(6)“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参观文物。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文化)(7)“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9月17日,观众在展柜前观看圆明园青铜虎鎣。 当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600余件文物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包括《伯远帖》、《五牛图》、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珍贵回归文物在展览上集中亮相。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张泓
分享: